刊登在2016年第4期赵凯荣教授论文“马克思现代性哲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22期论点摘编,论文指出:世界正越来越陷入到现代性的二律背反中: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得益于西方的宗教传统和理性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出现又得益于主体对于西方宗教和理性传统一体化力量的摆脱以及主体的不断越权越界,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现代工业性问题。当前中国诸多看似“无底线”的问题,也主要是现代性问题。除非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否则这些问题既不能被正确理解更无法被有效解决。为此,应对西方试图通过重建各种一体化力量特别是试图以“主体间性原则”取代“主体性原则”来克服现代性问题的尝试予以特别的关注。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的主体原则既然主要是利益的,从经济中寻找一体化力量才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尽管也诉诸一体化力量,但马克思认为,除非保障个人所有制,现代性问题根本不能解决。但同时马克思也认为,不消灭过去的个人私有制,现代性问题同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建个人所有制。长期以来,学界对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谈得很多,但只要不把资本批判上升到现代性批判,这种批判便如同科技批判一样似是而非,且对中国当前的现代化运动犯时代性错误。
赵凯荣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